自贸试验区 加速引领制度型开放
来源:国际商报  时间:2025-07-21 09:46 

■ 本报记者 洪剑儒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十四五”期间,中国将自贸试验区作为制度型开放的“试验田”,推出了一批标志性、开创性的举措,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示范性的成果。

具体而言,一是以自贸试验区为引领,制度型开放格局不断完善。“十四五”期间,自贸试验区总数达到22个,覆盖了中国的东西南北中,形成了一个大格局。其中,有一些制度性的创举,比如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现在已经延伸到跨境服务贸易、数据跨境流动等领域。2024年,自贸试验区外贸、外资占全国的比重分别达到19.6%和24.3%,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更加强劲。

二是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重点领域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在上海等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以及海南自由贸易港,主动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累计推出两批共110余项试点措施,涉及贸易、投资、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形成了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将先行先试措施复制推广到更大范围,加快释放制度型开放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是开展了一些首创式、集成性的探索,取得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十四五”期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作为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管总文件,《意见》对区内贸易、投资、资金流动、交通运输、人员往来、数据流动等方面作出了系统部署。各地因地制宜开展了全产业链集成创新,比如,浙江集成创新重点是在大宗商品,而江苏和山东集成创新重点分别是在生物医药和海洋经济。5年来,自贸试验区已经形成近200项制度创新成果,源源不断的政策红利让企业和群众更加可感、可知、可及。

王文涛表示,未来,商务部将以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为引领,与相关部门和地方一道,鼓励各自贸试验区坚持敢字为先、干字当头,主动开展更多有益探索,形成更多改革开放成果,实现制度型开放水平、系统性改革成效、开放型经济质量“三提升”。

54504_137ae771-1e54-4516-8340-7f532831fa4f.jpg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